產品中心
隨著時代的發展,屏風的品種不斷豐富,使用范圍也越來越廣泛。到了漢唐時期,大戶人家多用屏風,尤其是廳堂幾乎必設屏風。屏風的作用也由擋風、遮蔽的功能演變為絢麗多彩的裝飾藝術品。
漢代,隨著漢武帝采納董仲舒的建議,“罷黜百家,獨尊儒術”,屏風的題材也多以宣揚儒家禮教為內容。到了兩晉南北朝時期,隨著佛教的傳入,又興盛佛教題材。到了唐代,隨著繪畫藝術逐漸脫離了政教目的,走向了自由開放的趨勢,屏風題材也走向了純觀賞性的山水、人物、花鳥、仕女等,但也大多體現了一種祈福意識。杜牧《屏風絕句》中有:“屏風周昉畫織腰,歲久丹青色半銷,斜倚玉窗彎發女,拂塵猶自妒嬌嬈”。詩中提到周舫,是唐代大畫家,其代表作是《簪花仕女圖》。而宋代屏風則承襲了屏風。
到了明清時期,更是把屏風文化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。特別要強調的是,此時紅木類屏風應運而生,異軍突起。從材料運用方面講,主要有兩大類。一是通體全部由紫檀、黃花梨、酸枝木等組成的木雕紅木屏風,木雕技法集深淺浮雕、鏤雕、圓雕之大成。二是以紅木為邊框,屏面為髹漆雕畫。